當前企業管理軟件已經成為應用軟件市場中規模最大的類別,ERP、財務軟件、CRM、OA、HR、電子商務等幫助企業經營管理的軟件已在我國的中大型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在管理軟件中,SAP、Oracle等國外品牌主要應用于一些大型企業,尤其是應用在中石化、中石油、首鋼、國家電網等眾多超大型企業集團。隨著棱鏡門的披露,很多國內用戶開始擔心國外管理軟件是否也存在后門漏洞?使用國外管理軟件是否會泄露企業用戶的商業情報?我國企業用戶是否可以用國產管理軟件來代替國外管理軟件?
事實上,管理軟件和基礎軟件一樣,理論上也可以設置后門程序,監聽者可以通過軟件提供商預留的后門進行監聽。同時,管理軟件往往都有二次開發平臺。在二次開發時,也有可能預留后門程序。這些后門的存在有可能導致企業經濟情報的泄密。在海比研究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財務及企業管理軟件分會的《從棱鏡門看國外軟硬件產品可替代性研究》報告,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剖析。該報告認為,近10年來,隨著國內高端產品的不斷完善,國內應用國內軟件產品的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在技術架構上,國內產品比國外產品有后發優勢;從功能上看,除了高級計劃排產等一些生產制造的核心功能以外,國內管理軟件已完全可以滿足各種類型用戶的需求。
無獨有偶,IDC最近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本土品牌崛起正在成為中國ERP市場的主要趨勢。國內管理軟件供應廠商已經基本鞏固了國內的市場地位。在財務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用友等國內軟件廠商的產品更適合國內企業的使用習慣,在我國經濟條律的實際解讀上,國產產品更是擁有先天的優勢。
因此,就像《從棱鏡門看國外軟硬件產品可替代性研究》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大型企業的CIO們可以大大方方地選擇國產IT產品。這一方面是因為信息安全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國產產品已具備可替代性。
|